10月12日,由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美术学院打造的“中原非遗体验馆”在柳园书吧正式开馆。作为学校文化传播的新窗口,体验馆面向正在郑州参加“国创赛”的各界嘉宾及全校师生,实现12小时不间断开放。连日来,日均数千名校内外观众前来参观“打卡”,馆内气氛热烈,迅速成为校园文化新地标。
本次体验馆汇聚了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特邀的30余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集中呈现22类非遗项目。从质朴浑厚的“泥泥狗”“泥咕咕”,到炽烈浓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从雅致细腻的汴绣,到香气袭人的香包;从威萌的布老虎、隽永的南阳皮雕,到纤巧灵动的核雕、面塑;更有砖雕、漆器、手鞠球、汴京灯笼张、黄河澄泥砚、宋式茶食、水晶雕刻等千余件展品,琳琅满目,“件件有故事”,令观众目不暇接,赞叹“眼睛不够用”。
馆外,数十块展板系统呈现各非遗项目的发展脉络,观众扫码即可聆听传承人语音讲解;馆内,传承人精心准备非遗“体验包”,观众可亲手参与制作,在“零距离”互动中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没想到在校园里就能一次性看到这么多非遗项目!”来自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国创赛领队张宗登不停地跟非遗传承人交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老师们边体验着汴绣边感叹,“指尖这一针一线,把中原文化的温婉与坚韧都绣进去了。”
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刘志钧表示,学会此次统筹全省非遗资源,就是为了让高校青年“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中原非遗体验馆以“国创赛”为契机,致力于构建“全时段、全品类、全感官”的非遗传播新模式。下一步,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将与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深化合作,将部分非遗项目纳入学校通识课程体系,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常驻”校园,持续滋养青年学子的文化认同与创新精神。



郑州大学“中原非遗体验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