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局主办,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协办的“文明交流与互鉴:仰韶文化国际论坛”在郑州大学召开。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玛丽露易斯·斯蒂格·索伦森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克里斯多夫·埃文斯教授,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国河出席。来自剑桥大学“仰韶文化百年研究史与遗产影响”项目组、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韩国河致辞。他介绍了郑州大学基本情况和郑州大学考古学科发展状况,回顾了仰韶文化发现的历程,肯定了仰韶文化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进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走向深入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剑桥大学在世界考古学中有着重要贡献,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促进剑桥大学和郑州大学在考古研究、师生互访、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
任伟介绍了仰韶文化的价值,河南省在仰韶文化考古发掘、保护和展示中的相关工作,希望此次国际论坛对探索仰韶文化重大价值、扩大仰韶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更大贡献。
玛丽露易斯·斯蒂格·索伦森教授、莉莉安娜·达努塔·雅尼克博士、克里斯托弗·埃文斯教授、杨国华研究员和魏兴涛研究员、方燕明研究员、顾万发研究员、靳松安教授、张莉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传统考古发现解读、分期与分区研究、社会生活史探索、区域聚落研究、美术考古、考古与文献的阐释,还有运用人工智能对仰韶文化考古发现陶塑头像的识别研究等内容分别发言。
仰韶文化持续约两千年,上承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下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庙底沟二期等文化,是解读一万年文化史、中华文明起源 的最好实证。2021年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充分肯定了仰韶文化发现100年来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广大考古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
郑州大学联合剑桥大学举办“文明交流与互鉴:仰韶文化国际论坛”,既是传承弘扬以黄河为代表的大河文明的重要实践,也是依托考古研究推进中西方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举措,又是加强考古学科国际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旨在为深化仰韶文化考古研究、扩大仰韶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积极贡献,充分展现新时代考古学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郑州大学举办“文明交流与互鉴:仰韶文化国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