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校长李蓬院士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小组上发言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信息来源:党政办公室

全国人大代表、校长李蓬院士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小组上发言

3月8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河南代表团举行分组讨论,审议“两高”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校长李蓬院士参加第二组小组讨论并作重点发言。

李蓬在发言中对“两高”报告表示高度赞同,她表示,过去一年,全国法院和检察院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李蓬表示,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对于培养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助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最高检和最高法越来越注重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力推动了法学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的深入协同。郑州大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检察公益诉讼研究基地,引领全国检察公益诉讼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创造了“十一个全国第一”,是高校与检察、法院系统深度合作的生动案例。

李蓬表示,郑州大学高度重视法学学科建设和依法治校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形成了本硕博及博士后全方位高质量法治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法治人才;法学学科坚持在主流基础上的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积极推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在检察公益诉讼、纪检监察、党内法规、数字法学等新的学科赛道和发展方向上奋力前行。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与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着力打造“五个体系”,构建“大法治”工作格局,推进法律顾问制度改革,获批教育部高校法治工作创新实践试点单位,法治化、制度化治理水平不断攀升,依法治校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李蓬说,高校具有理论研究基础扎实、高层次人才集聚、科研平台齐备的优势,能够也应该在法理和实践研究、人才输送、智库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她建议,高校和检察、法院系统进一步密切合作,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培养机制,建立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协同工作机制,打造交叉新兴法学学科共同体,支持公益诉讼学科建设,推动法学理论和审判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