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郑州大学“嵩阳大讲堂”第十三讲——林圣彩院士报告会在综合管理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校长李蓬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常俊标院士出席,相关专家学者、嘉宾及各机关职能部门、学院师生代表260余人参加活动。学术副校长董子钢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前,校党委书记李成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谢生物学家林圣彩颁发“嵩阳大讲堂”主讲嘉宾证书。
在题为《科学的偶然和必然——自己的科学之旅》的报告中,林圣彩诙谐幽默地回顾了自己的科研人生。从“偶然考进厦门大学生物系”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首获PI职位,他坦言“‘慢慢等待’的人生态度让我在上学期间发表两篇Nature论文,获得了学术‘敲门砖’”。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回国深耕代谢研究,关于葡萄糖感知机制的研究成果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他“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回到祖国”的肺腑之言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当学界普遍将葡萄糖视为单纯能量载体时,林圣彩团队率先揭示其作为生命健康“信使”的功能,解析相关信号通路机制,并发现节食必须通过该通路产生效益,萌生了寻获“百病之源”分子的念头。他特别强调哲学思维对科研的启示,提出“科研是偶然与必然的辩证统一”,并以“无用之大用”阐释跨学科思维价值,鼓励师生突破线性思维定式,“在钻研科学之外多读‘无用之书’”。
在互动环节,面对“如何捕捉科研中的偶然现象”的提问,林圣彩强调质疑权威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当学生问及科研压力时,他幽默回应,“如果能回到学生时代,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妙语连珠再次点燃全场。最后他题写“格物致知解恒律,明德问道静思远”,鼓励师生在实证与哲思中探寻真理,以宁静致远胸怀破解科学难题。
本场报告不仅为师生呈现了一位“哲学型”科学家的真谛感悟,更生动展现了科学家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深度融合。报告会同步在郑州大学微信视频号和官网直播,累计浏览量1万余次,师生反响热烈。历史学院本科生李耀祖感慨道:“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们要培养跨学科思维,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

校党委书记李成伟为林圣彩院士颁发“嵩阳大讲堂”主讲嘉宾证书

林圣彩院士作题为《科学的偶然和必然——自己的科学之旅》的报告

林圣彩院士报告会访谈环节

学术副校长董子钢主持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