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河南省图书馆承办,郑州大学图书馆协办的2025“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河南站”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触摸文明脉动,传承千年文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沛,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河南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黄寒秋、公共服务处处长底鲜平、三级调研员曹宝卫等出席启动仪式。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负责同志,以及100余名师生参加启动仪式。河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李勇主持启动仪式。
王海杰在致辞中表示,郑州大学作为扎根中原沃土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高度重视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积极响应国家古籍保护计划的号召,充分利用学校相关院系古籍教学与科研师资力量,加强对馆藏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推动古籍数字化服务;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为广大学子心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有助于培养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创新者。
黄寒秋在致辞指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典籍文献资源丰富。高校是知识传承的阵地,将古籍保护宣传引入校园,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古籍保护工作,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王沛对河南省以及郑州大学长期以来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对举行此次活动的筹办方表示感谢。他表示,“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高校古籍人才培养方面的新途径,国家古保中心将持续加强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积极鼓励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
随后,河南省图书馆向郑州大学图书馆赠送影印古籍《嵩阳书院志》。与会领导启动“古籍保护进校园·河南站”系列活动。
活动特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石刻研究专家赵超作题为《中国古代的石刻与碑帖》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后,与会嘉宾及学生代表一同参与古籍传统技艺演示活动,现场体验石碑传拓、线装书制作等非遗传统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

2025“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河南站”启动仪式在郑州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