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推进“环郑大科创圈”建设,11月17日,校党委书记李成伟带队调研校友及教师创办科创企业发展情况。副校长刘春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首站来到郑大科技园创业街区,这里作为“环郑大科创圈”建设的“首发站”,已培育150余家初创企业。李成伟走进郑大可飞科技、郑大嘉源环保等企业,重点了解分布式中间件、高性能材料等领域的自主研发成果。他指出,“环郑大科创圈”的核心价值,就是让高校创新成果就近转化、落地生根,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企业攻克难题。
在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李成伟参观企业数字展厅,重点了解企业从校园一卡通向智慧园区、数字农业等领域拓展的转型实践。在高新区企业加速器产业园,李成伟来到知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详细询问低碳脱氮技术与设备租赁创新模式的应用效果。他指出,校友和教师企业是“环郑大科创圈”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关键载体,希望加强校企创新联动,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李成伟与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国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现场交流。
李成伟在调研中指出,建设“环郑大科创圈”是学校服务河南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学校将坚持“四个面向”,落实“两高四着力”重要要求,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深化校地企合作,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畅通人才共育共享渠道,以“环郑大科创圈”建设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环郑大科创圈”的核心载体,郑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服务高校师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核心功能,构建了“管委会+二级机构+运营公司”的管理模式,搭建了“一门式”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系统,围绕“治理体系、制度设计、平台矩阵、金融工具包、服务力量”五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具有郑大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近三年,累计转化校内科技成果208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突破4.53亿元。(张利红 撰稿 马喜龙 摄影)

李成伟详细了解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李成伟调研“环郑大科创圈”校友及教师创办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