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最新考古成果,深入解读古代文明,由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文博行业前沿系列讲座,将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魏兴涛为广大研究生作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报告题目: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中原成就
报告人:魏兴涛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5年3月16日 14:00—17:00
报告地点: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三楼教工之家
报告人简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学文博学院博士毕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高层次(B级)人才,“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文化领军人才,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专委会副主任、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委,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主持制订文物考古工作标准一项,已发布在全国施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多项省级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承担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一项,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明起源研究。共出版考古专著、报告6部,发表论文等130余篇。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1年)1项、二等奖2项(2010、2018年)、三等奖2项(2000、2019年)等。
报告摘要: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从中原晚商殷墟向前追溯至商前期郑州商城、二里头文化、龙山时代、仰韶时代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从中原扩展到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及辽河流域。裴李岗文化时期中原地区文化发达,是整个东亚文化发展的高地,形成文化上早期中国雏形,孕育诸多后世文明要素。仰韶文化早期出现社会复杂化现象,开启史前文明化新进程;中期文明化现象显著呈现,出现雏形古国,形成文化上早期中国;晚期郑州西北一带出现早期古国,步入文明社会,中原地区成为中国早期区域文明之一。龙山时代中原成为文化汇聚之地,社会变革显著,周边文明因素向中原融合。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形成成熟的青铜文明,出现早期广域王权国家,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诞生及早期发展核心区域,其长期文明化进程孕育了重视农桑、世俗务实等独特文明特质,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
2025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