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报》报道郑州大学“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6日 信息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中国有色金属报》报道郑州大学“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

《中国有色金属报》2025年3月15日 第2版


【两会传真】“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吸引两会代表目光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李开颜 刘京青

装着金属粉末的鸡心瓶、好似飞碟的金属圆盘,醒目地摆放在河南代表团小组讨论桌上。围坐四周的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左)和另外3名代表,刚刚参加完小组讨论的他们意犹未尽,还在围绕“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热烈地讨论着。

据李蓬介绍,钼作为一种关键金属,广泛应用于芯片(集成电路)、柔性显示器、5G通信等高科技领域。然而,传统的钼提取技术效率低、加工成本高、产品纯度低,且对环境容易造成较大污染。郑州大学团队通过多年研究,成功开发出“无氨氮钼冶金新技术”,将钼精矿转化为99.995%的高纯钼。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以来的氨氮污染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李蓬表示,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在关键金属钼的冶金与高纯化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目前,该技术与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金渠钼业有限公司合作,正在建设年产量6000吨高纯钼材料的新工厂。通过产学研结合,郑州大学与地方政府联合建设中试基地的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的产业化,还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助力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李蓬表示,“这项技术的成功只是开始。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更多的关键金属技术实现突破,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媒体链接:

https://paper.cnmn.com.cn/index.aspx?v=2&q=5112

https://mp.weixin.qq.com/s/OggDewA2gAaQyf3SeLntcQ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