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大故事:青春,该怎样度过?——记入选省三好学生标兵名单的赵舶凯和张慧远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6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学生工作部(处)

郑大故事:青春,该怎样度过?——记入选省三好学生标兵名单的赵舶凯和张慧远

青春,该怎样度过?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给出了答案,“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青春的路上,有人迷茫,有人“躺平”,也有人志向坚定执着不渝,燃烧所有热情追逐自己的信仰。2023年1月4日,河南省教育厅公示了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标兵名单,郑州大学两名学子获评。让我们走进两位“三好学生”的故事,感悟他们的奋斗青春。

赵舶凯:不负当下,迎接挑战

“无论是天赋还是努力,都只能给自己打一个及格分。”这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赵舶凯对自己的评价。正是因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让他获得了河南省三好学生的称号。

刚进大学时,赵舶凯对未来初感迷茫。通过对导论课的学习,他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目标。在他看来,学习应该坚持结果导向,只有知道了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才能知道当下要干什么。定下了保研的目标后,他努力追求自己的推免成绩综合排名第一,争取那些985高校的入场券。“在成绩上大一落下的比较多,所以我不仅在学习方面更加用功,还在科研和竞赛上做了很多努力。”如何平衡兼顾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成为赵舶凯最大的挑战。大二下学期,赵舶凯面临着近十门的课程考试,同时还要参加各种比赛,完成实验室和学生干部的各种任务。他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将自己的一天规划成多个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内高效完成自己的安排,最终以专业成绩第一的成绩推免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赵舶凯的科研竞赛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有困难是肯定的,但如果将比赛当成学习的过程,困难便成为了我探索的动力。”赵舶凯说,“每次认真准备比赛的过程,都是我提升最快的时候。”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参加的“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作为调试员,他在场上的时候双手不停地发抖,心里也是七上八下:“虽然很紧张,但是也让我更加集中精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赵舶凯和他的队友们为这场比赛准备了近一个学期,从系统学习机器人知识、各种算法再到编写代码、调试代码并最终部署到机器人上。长路漫漫亦灿灿,几个月的辛苦准备为这场比赛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赛持续了三天,因为规则的不断改变,他们在比赛期间仍要现场编写和更改代码、不停地去调试机器,每天只能挤出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睡觉。但赵舶凯丝毫不觉得疲惫:“比赛时这种紧张氛围带给我的乐趣和同高校队伍交流带给我的兴奋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获得了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公开赛一等奖。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赵舶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学生党员冲在抗疫一线,扛起了楼层负责人的重担。在严峻的形势下,他们几个人就要负责一千多人,组织做核酸、分发食品和物资,还要时刻考虑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但实施起来都离不开负责人们背后的默默付出。当出现楼层试管出现异常、老师们无法进宿舍楼的情况时,他就和几个党员一起去为楼层的同学们测抗原。“你当时有过害怕的时候吗?”他坚定地说:“有过害怕,但从没有过顾虑,想的更多的还是自己身上的责任。”赵舶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疫情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责任人”。

“过去的成绩只是过去的总结,更多还是要着眼当下,做好去迎接未来更多挑战的准备。”目前已经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始新的学习之旅的赵舶凯在朝着“成为新时代科技新青年”的目标不断迈步……

赵舶凯阅读书籍

赵舶凯(右三)参加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天津国际邀请赛


张慧远:坚守信念,行胜于言

2013年,张慧远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2022年,她再次当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三好学生标兵,给十二年的求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将永远记得进入大学的第一天,那是2010年的8月28号,我拖着行李箱从南门进到郑州大学校园的时候,内心是非常激动的,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满怀憧憬和期待……”2023年2月13日晚上,在出差返郑的高铁上,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张慧远回忆起了自己近十二年的求学旅程。

读书全靠自用功,先生不过引路人。本科阶段,张慧远一边主修广播电视新闻学,一边出于热爱,又辅修了行政管理学。她说:“本科学习阶段,将基础打牢,将本领学好。保持对学习的热爱,保持旺盛的精力很重要。”相较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更需要十分的定力、耐力和毅力。文科类的学术研究是相当枯燥的,需要长时间大量地阅读论文、期刊和书籍,需要人能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撰写博士论文对张慧远来说是一个很痛苦的阶段。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张慧远每天学习到凌晨三四点。“当时完全是靠着一股拼劲儿来支撑着自己去完成论文,实现博士如期毕业。”张慧远再回想起那段时光,还是很感谢当时那个拼尽全力、咬牙坚持下来的自己。

“为人民服务”对张慧远来说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这是她最真实的写照。本科时她就曾担任过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副年级长,积极为同学们服务,毕业后又去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第四中学支教,做了一年的英语教师。张慧远还是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的第一任团长。她亲眼见证了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创建公众号只有她一个人,到逐渐招募人员、进行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郑州大学博士生宣讲团的宣讲活动已开展至400多个单位,覆盖听众超20多万人。张慧远深切地记得,2021年她带领宣讲团来到了二七区淮河路街道办事处金海社区做宣讲的一个情景。讲完党史之后,一位84岁高龄的老党员激动地拉着她的手,动情地说:“孩子,你们做的事情很好,基层很需要你们,也很需要听到你们这样的声音。”这一刻,是老党员与青年党员之间心灵的对话,灵魂的共振。走基层、进支部,张慧远真正做到了把所学用在“田间地头”。

同年,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党支部获得了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而张慧远正是党支部的书记。她说,这项荣誉加深了她对党员的认识,“党员,就要讲党性,首当其冲的品质就是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初心跟党走。”她探索出的“四微一体”党员教育工作法,用实践检验理论,用脚步丈量初心,在锤炼党员的党性修养的同时,提高了支部成员的学术研究,开拓了学术眼界。

博士毕业后,张慧远从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始终秉持着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初心。在工作中,她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也会面临着“本领恐慌”。工作中的困难给了张慧远急需提升自身能力的紧迫感,这就要求她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掌握新本领。“只有不断地学习、不停地进步,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张慧远参加全国高校党史接力宣讲活动

张慧远主持2020年郑州大学迎新生文艺晚会


思想道德好、科学文化好、身心素质好,“三好”不仅是赵舶凯和张慧远青春的名片,更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当追求的青春的模样。

青春,永远是美好的。人生之奇绝险丽处,苟非浑噩畏葸可以至,愿所有正青春的人都能不辜负这转瞬即逝的青春,执笔描绘自己气贯长虹的如歌年华。(李聪 许梦瑜 吴旭洋 撰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