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第四届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名单中,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3级研究生、嵩山实验班学生杨浩琦名列其中。作为“4+2”本硕贯通实验班的学子,他的身影闪现在摘金夺银的竞赛场,也活跃在网络科普一线,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网络安全“萌新”的成长
“为什么选择嵩山实验班?”杨浩琦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实验班的培养体系说起。
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嵩山实验班采用“4+2”学制。这种贯通培养模式下丰富的教学和实践资源深深吸引了当时还是大一新生的杨浩琦。“刚进学院的时候就对这个培养机制以及网络安全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了学院的宣讲会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杨浩琦说道。
嵩山实验班以“夯实数学基础,精通基础软件,锻造攻防利剑,护我网络安全”为课程设置理念,形成了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对抗技术、恶意代码分析与检测、逆向分析等特色攻防知识体系,为杨浩琦夯实专业基础提供了成长的肥沃土壤。
实际操作是掌握理论知识的金钥匙。在嵩山实验班的课堂上,杨浩琦拥有很多实践机会。由老师提供相应材料,杨浩琦曾在课堂上尝试触发真实的破坏性病毒。虚拟器运行瞬间,磁盘引导扇区瞬时崩坏,导致磁盘无法正确读取文件。病毒样本中究竟蕴藏着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和团队成员围坐在电脑前,用逆向分析技术剥茧抽丝、层层递推,根据既定的框架动手拆解真实的病毒样本。“整个过程就像和黑客隔空对峙,既紧张又刺激。”杨浩琦回忆道。课堂实践的沉淀,让他大二暑假便获得了与绿盟科技企业深度合作的机会,并参与到国家级护网行动中。连续两年参与其中,他深入研究APT组织(高级持续性威胁组织)攻击原理,担任应急响应组成员,处理高危网络安全事件30余起。
“课程学习+企业实习”的“4+2”实践,让杨浩琦不仅掌握了守护网络安全的攻防利剑,更磨砺出洞察需求、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创新慧眼,完成一场从“萌新”到“创客”的深度锻造。
与“战队”共淬炼
“学科竞赛是检验网安技术的试金石”,杨浩琦将赛场视为“练兵场”。作为SSSec0战队队长,杨浩琦带领团队在两项重量级赛事中取得突破性成绩。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中,他从全国543所高校、2830支战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一等奖,实现了河南省在该赛事的历史性突破;在2024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安全赛道中,他从全国1100多支队伍中杀入决赛,最终斩获国家级银奖,成为河南省高校在此竞赛的唯一获奖者。
SSSec0战队,从实验班创办起便征战赛场,至今已参与10余次线下赛,2024年暑假的突破尤其耀眼——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面对工控设备可信计算系统攻击的全新题型,杨浩琦带领团队完成了一场“代码马拉松”:经过激烈的探讨,他们从传统的代码审计角度入手,深入研读源代码了解其工作原理,审计其中是否可能存在的漏洞。“当时考虑了多种可能性,比如命令执行、栈溢出等,并逐一进行排除。”杨浩琦回忆道。经过长达一天半的赛时,团队最终发现漏洞点并完成利用,从而突围,获得国家一等奖。
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14项,记录着杨浩琦和团队在“蓝帽杯”“强网杯”等赛事中的一次次攀登。
跨界做科普up主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让更多人懂网络安全,才能构筑全民防线。”怀着这样的想法,杨浩琦积极投身网络安全科普,将赛场经验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他和团队制作的B站“网安公开课”系列视频,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万次。
网络安全专业性极强,怎么才能让观众掌握专业名词和复杂概念呢?几经探索,杨浩琦和团队伙伴从其他科普类视频中获得灵感,提出:“为什么不试试用类比的语言来解释呢?”在描述木马采用的反向代理技术时,杨浩琦将防火墙比作智能门锁,将受控计算机比作家中的财产,将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作为一组相对概念进行阐述:“‘正向代理’外人想从外部打开智能门锁,进入家中去获取家中的财产。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反向代理’就是家中的人主动拿着财产将智能门锁打开,并且将其送到门外。”寥寥几句,让抽象的原理瞬间直观易懂。除了通俗化的讲解,他和团队还做了诸多创新性努力:通过使用如“病毒”“窃密木马APP”等吸引眼球的标题抓住观众兴趣,在课程中由浅入深分析技术,并穿插真实案例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科普工作也反过来推动着他不断学习,“为了讲清楚一个原理,比如反调试技术的对抗,会迫使我去学习流行技术及其深层原理,从而可能产生新的洞见”。
身为中共党员及班级团支书,杨浩琦以“网络安全战线排头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领班级同学参与网络安全志愿服务,先后考取Nisp、CAPPSEC等专业技能证书,通过华为高级网络安全合作讲师认证,担任绿盟科技红蓝对抗工程师。
“守卫网络安全没有终点。”展望未来,杨浩琦希望在漏洞挖掘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或技术攻关:“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或者发现人工智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这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的痛点和创新点,我和团队成员想在这个方面深入研究。”当代码化作盾牌,当竞赛灵感照进实战,他将红色信仰熔铸于技术利刃,践行嵩山实验班“课堂即战场”的育人理念,为国家的网络安全事业添砖加瓦。

杨浩琦参加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