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大故事:双子同辉!这两对双胞胎接力书写优秀篇章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郑大故事:双子同辉!这两对双胞胎接力书写优秀篇章

棠棣同馨齐奋进,双英并秀耀学林。近日,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2022级的双胞胎兄弟曹鑫与曹森在学校推荐2026届优秀应届毕业生面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考核中,以专业排名前15%的优异成绩,双双保研至大连理工大学;与此同时,来自三门峡市卢氏县的双胞胎兄弟2025级新生常瑞鸿与常瑞博,分别以623分和632分的成绩踏入郑大校园,就读于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两对双胞胎,一对圆满“上岸”,一对刚刚启程,他们在郑州大学的育人沃土上,书写着关于奋斗的青春故事。

青春并蒂,“双子星”同圆保研梦

曹鑫与曹森的保研路,是一场持续四年的并肩作战。“保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而是三年如一日的积淀。”弟弟曹森说道。深知“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兄弟两人在大学四年形成了互勉互助的同频节奏。为了让学习更高效,两人从大一开始便定下“三个学习约定”,并始终坚持:每日共享学习计划、每周复盘成长得失、每月突破一个薄弱项。这份约定清单就像一份学习导航,让他们的学习始终有方向、有节奏。

除了制定大方向的学习规划,两人还根据各自优势摸索出一套“分工拆解法”。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程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难度。兄弟俩凭借对彼此的了解,把刻在DNA里的默契转换为学习行动,一拍即合。哥哥曹鑫沉稳严谨,负责梳理知识逻辑、搭建框架体系;弟弟曹森灵活细致,专攻例题演算、细节突破。“有一次做课程设计,我卡在渗流计算这一步,迟迟找不到思路,曹森连夜帮我画了三张受力分析图,一点一点帮我理清逻辑,最后终于攻克了难关。”曹鑫的回忆里,满是兄弟间的温暖互助。辅导员曹欠欠老师也见证着他们的学习日常:“这对双胞胎从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互补中共同进步。曹鑫沉稳严谨,曹森灵活创新,课堂上的互动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这样的互助即便在备战期末考试的紧张时刻,也从未缺席。有一次,曹森为了赶复习进度持续学习很久,导致第二天学习效率骤降,做题时频频出错。曹鑫看在眼里,当即放下书本,拉着曹森去操场打羽毛球。两人在运动中释放疲惫,回来重新投入学习后,思路清晰许多。互相提醒、彼此关照,使他们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成绩也始终稳居专业前列。

合则同频共振聚合力,分则各展锋芒竞风流。大二,曹森与曹鑫都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学院水星科创中心导师团队的全程指导下,两人分别聚焦“绿色混凝土材料”和“水利生态评价”主题。最终,曹鑫的项目荣获国家级立项并顺利结项,曹森的项目也取得优异成果。项目结束后,两人项目的指导老师于志磊感叹:“他们两人既能独立攻坚,又能高效协作,这正是学院注重团队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生动体现。”

扬帆启航,“双生逐光”绘郑大新篇

从三门峡卢氏县来到郑州大学,常瑞鸿与常瑞博兄弟两人既有新生对未知的忐忑与期待,更怀揣着一份温暖。这份温暖,源于郑州大学对卢氏县的长期对口帮扶。2025年,卢氏县考上“双一流”大学的人数比四年前增长了70%,其中有14人走进郑大——而四年前,只有4人。作为亲历者,兄弟俩对郑州大学的帮扶举措记忆犹新:支教教师深入大山,点燃了卢氏县孩子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科研团队深入田间,以技术赋能核桃、香菇等特色产业;附属医院的专家下沉基层,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正是这样的温暖传递,让‘走出大山’从一个遥远的梦想,变成了我们真实握在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常瑞博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道出了两人共同的心声。

而这份感恩,也成了兄弟俩融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份动力”——开学前,他们就通过学院新生群报名参加“提前设岗助学”活动,提前一周到校熟悉环境;活动结束后,他们主动到学院报到,跟着学长学姐参与迎新,作为志愿者为新同学和家长们服务,把接收到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在学习与生活里,这对双胞胎延续着多年的“互补默契”。一方面,每次考试他们都会比比看谁的分数高。另一方面,平日趁着课间,俩人也会切磋知识、优势互补。英语是两人的强项,考试结束后,错得多的一方会被“调侃”两句,随后便一起整理错题;数学是两人的薄弱项,高三时两人每天晚自习都会凑在一起研究难题,遇到疑问时便主动向老师请教。

如今到了大学,这份默契有了新的模样。高等数学是让两人感到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门课,在学到极限这个知识点时,常瑞鸿表示高数在计算上更加繁琐、知识点更加深入、上课的节奏也比较快。“很多地方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应该这样做却不解其意。”但是,面对难题,兄弟两人从未想过松懈,“我们打算上课认真听讲、向老师同学请教、看网课,靠努力弥补”。同时,两人也一起设下新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学习,希望未来能继续深造!”谈及未来,兄弟俩的规划里也藏着“反哺家乡”的初心和脚踏实地向前的坚定决心。常瑞博就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希望未来能用AI技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把AI技术和家乡的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常瑞鸿在力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努力把基础知识打牢,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以后为人民安全出一份力。

从学长们四年并肩终圆理想,到新生双胞胎两人带着温暖与希望启航新程,在郑州大学的校园里,“奋斗”从来都是不变的主题。正如接力赛中前一棒稳稳交棒,后一棒奋力奔跑,这两对年轻人的青春轨迹,恰是一场跨越时光的奋斗接力——这不仅是个人的成长答卷,更是郑大“立德树人”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一份优秀都不会落幕,每一份希望都将生根发芽,续写更多关于热爱、坚守与接续奔跑的青春故事。(严静然 王仪文 撰稿)

曹森与曹鑫(左)、常瑞鸿与常瑞博(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