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全国第二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4日 信息来源: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全国第二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9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积极推进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我国对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把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推进到了新高度、新境界。如何开展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是学界面临的时代课题。近日,全国第二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跨界·融合·提升”,从不同学科视角,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探寻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之道

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孙玉玺在题为“学外交话语,讲中国故事”的主旨演讲中提出,研究外交话语应聚焦中央重要外交文献文件、国际谈判经典案例,可从中国杰出外交家的外交风范与话语风格中总结经验和智慧,为当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权建设提供借鉴。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王刚毅回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提出到受到广泛认同的传播历程,探讨了中国外交话语跨文化传播的心态与方法。他认为,中国始终要以“平视、尊重、互鉴、交流”的心态,传播好利益交汇的故事、交流互鉴的故事、相互合作的故事、共同发展的故事。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明明在谈到中国政治理念对外传播的挑战与应对之道时表示,由于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不同,中国文化叙述体系和西方文化叙述体系的运作存在差异。当今中国政治理念的对外传播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用对内宣传的方式搞对外宣传,不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可接受程度;在对外宣传中国政治理念时存在硬译、死译等问题。陈明明建议,对外宣传要有针对性,避免中式思维;对外翻译既要忠实原文,又要贴近英文表达方式,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翻译要与时俱进,不断淘汰落后、过时的表达方式。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党群外事协调局副局长史国辉结合自身对外工作实践,也提出一系列对外传播工作的目标、原则及方法。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新闻发布的“三、六、九”原则,即“每条口径三个要点、六年级学生听得懂、九十秒钟九百字”。他表示,新闻发布要遵循“政治之道、政策之基、事实之据、传播之术”。

用世界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并揭示出该理念与世界各国文明理念的共通之处。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应遵循从认识到共识的认知路径,达到从国家性到国际性、世界性乃至共同体性的最高境界。

谈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两山论”的话语传播,郑州大学生态翻译学研究院院长胡庚申比较分析了“两山论”几种英译文,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提出“两山论”的新译法。他认为,外交话语的翻译应强化主场外交意识和以我为主意识,坚持保持差异、创造差异的翻译原则,使用多维转换和依归原语生态的翻译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宁阐释了西方人眼中不断发展演变的中国形象。他提出,翻译研究者不仅要研究传统的以语言作为表达媒介的翻译,更要关注作为国家形象建构之载体的文化翻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

谈到互联网对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时,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余丽认为,互联网扩大了国家在国际舞台的活动空间,增添了国际舆论对国家形象评判的手段,强化了国家文化传播的非对称性。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对外话语能力的提升亟须学术研究和相关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维为认为,为应对西方国家的话语挑战,中国亟待构建一套全面、透彻、强势的中国话语体系,急需推动原创性的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研究,致力于打出学术、大众、国际三种话语的“组合拳” 。

针对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从语类语言学和领域语言学等视角,对国家的语种能力及国家的领域语言能力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提出,语言学不仅要研究抽象的语言,更需要研究语言的真实存在——话语,以实现语言研究的“话语转变”。

在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杨平看来,现阶段我国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有效对接国家现实需求,存在研究内容分散、浅层,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中国的翻译与对外话语研究应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

以中欧关系中的外交话语分析为例,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赵怀普探讨了中国外交话语的模式、方式、特点和作用机理,以及话语体系构建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屈文生提出,外语教学应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推动内外兼修、双向交流的跨学科研究。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院长杨明星建议,把外交话语作为独立学科来构建和发展。外交话语可分为三个分支学科:语言学领域的外交语言学、翻译学领域的外交翻译学以及政治传播(国际传播)领域的外交传播学。

会议由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郑州大学、《中国翻译》杂志社、河南省翻译协会等单位主办,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中国外交话语研究院、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外事翻译委员会承办。

媒体链接:http://www.cssn.cn/zx/bwyc/201912/t20191213_5058124.shtml

2019年12月14日 河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全国第二届外交话语及外事外交翻译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办!

2019年11月30日,郑州大学迎来一批贵宾。一位是外交部原新闻发言人、驻外大使孙玉玺。一位是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原局长、新闻发言人杨宇军。

他们身边,还有来自中联部,外交部,河南省委外事办,中国外文局,国家语委,中国翻译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牛津大学的二十多位官员、学者、专家。

这是一场中国外交领域的高端聚会,他们来到郑州大学,共同见证中国外交领域的新探索、新突破。

这是一次高规格的研讨会,它由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郑州大学共同举办。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yPNKiuQR5oeFHdPn0jBoA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08-06 11:18:3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