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我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1日 信息来源:媒体综合

我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连日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我校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受到各界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网、法制网、河南日报、大河报、大河网等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现收录如下。



2021年3月6日 新华社客户端


郑大“十三五”一流建设交出怎样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这样说

“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大交上了什么样的答卷?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书成教授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他表示,“十三五”期间郑州大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先后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和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性突破,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果。

一流建设走出新路径

郑州大学把党的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打造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干部队伍,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绘就学校发展蓝图,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条地方大学建设一流的实践路径。

人才培养构建新体系

作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郑州大学承担了河南近1/2博士、1/3硕士、1/2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铺就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鲜亮底色,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郑州大学积极推动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2020年本研比招生达到1.34:1,初步形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4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ESI国内高校排名39位,全球前1%学科达到8个。近四届院士评审中有8位校友(教师)当选,百万校友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

聚焦“卡脖子”问题实现新突破

学校聚焦战略新兴平板显示器用关键基础材料研究,突破性解决了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产品成功投产,推进了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用关键基材的国产化进程。”牛书成表示,这为靶材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作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

郑州大学面向战略需要,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解决航天面窗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

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0年11月16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河南部署的单体投资最大的科学计算装置,全国第7家批复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主机系统实测持续计算性能居国际同期前列、国内高校首位。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建成引领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高速引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超级大脑”,汇聚和培养高性能计算的“人才高地”。2019年4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筹建,学校克服困难、争分夺秒,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创造了“郑大超算速度”。以省、市、校联建,市、校为主的建设模式,也创新了科技部大型研究设施的建设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

根据郑州大学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人才支持、科技支撑”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主动对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按照河南省政府建设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统一部署,布局建设黄河实验室(郑州大学),打造黄河水生态科学实验场,弘扬“黄河文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大学先后派出5批次、192人驰援湖北。”牛书成表示,中央指导组发来感谢信,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此外,学校获批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承载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11个附属医院开放床位近3万张,年门诊量2000余万人次,推动河南患者外转率从10%降至5%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一步,郑州大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面上推动一流大学建设,通过布局建设嵩山实验室、关键金属与材料创新中心、智能传感重大科学装置、黄河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新基建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

链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811778?channel=weixin


2021年3月6日 光明网


两会云采访|郑大“十三五”一流建设交出怎样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这样说

“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大交上了什么样的答卷?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书成教授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他表示,“十三五”期间郑州大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先后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和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性突破,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果。

一流建设走出新路径

郑州大学把党的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打造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干部队伍,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绘就学校发展蓝图,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条地方大学建设一流的实践路径。

人才培养构建新体系

作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郑州大学承担了河南近1/2博士、1/3硕士、1/2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铺就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鲜亮底色,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郑州大学积极推动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2020年本研比招生达到1.34:1,初步形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4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ESI国内高校排名39位,全球前1%学科达到8个。近四届院士评审中有8位校友(教师)当选,百万校友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

聚焦“卡脖子”问题实现新突破

学校聚焦战略新兴平板显示器用关键基础材料研究,突破性解决了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产品成功投产,推进了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用关键基材的国产化进程。”牛书成表示,这为靶材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作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

郑州大学面向战略需要,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解决航天面窗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

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0年11月16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河南部署的单体投资最大的科学计算装置,全国第7家批复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主机系统实测持续计算性能居国际同期前列、国内高校首位。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建成引领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高速引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超级大脑”,汇聚和培养高性能计算的“人才高地”。2019年4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筹建,学校克服困难、争分夺秒,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创造了“郑大超算速度”。以省、市、校联建,市、校为主的建设模式,也创新了科技部大型研究设施的建设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

根据郑州大学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人才支持、科技支撑”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主动对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按照河南省政府建设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统一部署,布局建设黄河实验室(郑州大学),打造黄河水生态科学实验场,弘扬“黄河文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大学先后派出5批次、192人驰援湖北。”牛书成表示,中央指导组发来感谢信,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此外,学校获批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承载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11个附属医院开放床位近3万张,年门诊量2000余万人次,推动河南患者外转率从10%降至5%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一步,郑州大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面上推动一流大学建设,通过布局建设嵩山实验室、关键金属与材料创新中心、智能传感重大科学装置、黄河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新基建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

链接:https://share.gmw.cn/difang/ha/2021-03/06/content_34665198.htm


2021年3月8日 学习强国平台


两会面孔| 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郑大“双一流”建设交出怎样的答卷?

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交上了什么样的答卷?

“‘十三五’期间,郑州大学先后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和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性突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书成接受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郑州大学将通过布局建设嵩山实验室、关键金属与材料创新中心、智能传感重大科学装置、黄河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新基建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在更高层面上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一流建设走出新路径人才培养构建新体系

作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郑州大学承担了河南近1/2博士、1/3硕士、1/2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的培养任务。

郑州大学积极推动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2020年本研比招生达到1.34:1,初步形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4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ESI国内高校排名39位,全球前1%学科达到8个。近四届院士评审中有8位校友(教师)当选,百万校友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

牛书成说,郑大人努力绘就学校发展蓝图,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条地方大学建设一流的实践路径。

聚焦“卡脖子”问题实现新突破

在“神七““神十一”风采背后,也有郑州大学的科技支持:2016年郑大研制的新一代航天服头盔面窗,经历了“神十一”飞船与“天宫二号”实验室交会对接任务的考验。2019年9月,“太空工作站”航天服面窗(七层)正样正式通过中国航天员中心验收,将用于我国航天员长时出舱活动任务。

“郑州大学面向战略需要,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解决航天面窗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牛书成说,不仅如此,学校聚焦战略新兴平板显示器用关键基础材料研究,突破性解决了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产品成功投产,推进了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用关键基材的国产化进程。”牛书成表示,这为靶材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作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

“郑大超算速度”引领重大科学装置建设

2020年11月16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河南部署的单体投资最大的科学计算装置,全国第7家批复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主机系统实测持续计算性能居国际同期前列、国内高校首位。

牛书成介绍,2019年4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筹建,学校克服困难、争分夺秒,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创造了“郑大超算速度”。以省、市、校联建,市、校为主的建设模式,也创新了科技部大型研究设施的建设模式。

目前,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建成引领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高速引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超级大脑”,汇聚和培养高性能计算的“人才高地”。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大学先后派出5批次、192人驰援湖北。”牛书成说,中央指导组发来感谢信,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此外,学校获批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承载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11个附属医院开放床位近3万张,年门诊量2000余万人次,推动河南患者外转率从10%降至5%左右。

根据郑州大学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人才支持、科技支撑”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和资源优势,主动对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按照河南省政府建设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统一部署,布局建设黄河实验室(郑州大学),打造黄河水生态科学实验场,弘扬“黄河文化”。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328673023678728124&item_id=432867302367872812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ref_read_id=6ef8ed54-424b-409b-8af9-1fd4155b8903&pid=20986221970439029&ptype=100&reco_id=12069426499490636023_1615202968&study_comment_disable=1&study_video_continue=undefined&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2021年3月9日 中国教育报


奋楫扬帆启航新征程 凝心聚力实干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代表委员强烈反响(节选)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书成:

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工作者备受鼓舞。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入学习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抓住育人体系建设、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3个关键要素,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09/content_591099.htm?div=-1


2021年3月5日 河南教育宣传网

两会云采访|“十三五”一流建设的郑大答卷

“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大交上了什么样的答卷?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书成教授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十三五”期间郑州大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先后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和部省合建高校行列,实现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历史性突破,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创新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建设成果。

一流建设走出新路径

郑州大学把党的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政治责任,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打造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干部队伍,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绘就学校发展蓝图,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条地方大学建设一流的实践路径。

人才培养构建新体系

作为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校,郑州大学承担了河南近1/2博士、1/3硕士、1/2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铺就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鲜亮底色,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郑州大学积极推动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2020年本研比招生达到1.34:1,初步形成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4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ESI国内高校排名39位,全球前1%学科达到8个。近四届院士评审中有8位校友(教师)当选,百万校友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持。

聚焦“卡脖子”问题实现新突破

学校聚焦战略新兴平板显示器用关键基础材料研究,突破性解决了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产品成功投产,推进了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用关键基材的国产化进程。”牛书成表示,这为靶材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作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

郑州大学面向战略需要,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解决航天面窗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

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0年11月16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河南部署的单体投资最大的科学计算装置,全国第7家批复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主机系统实测持续计算性能居国际同期前列、国内高校首位。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建成引领新经济快速发展的“高速引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超级大脑”,汇聚和培养高性能计算的“人才高地”。2019年4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复筹建,学校克服困难、争分夺秒,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创造了“郑大超算速度”。以省、市、校联建,市、校为主的建设模式,也创新了科技部大型研究设施的建设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现新作为

根据郑州大学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人才支持、科技支撑”的外延式发展路径,学校充分发挥 学科和资源优势,主动对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融入“黄河国家战略”,按照河南省政府建设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统一部署,布局建设黄河实验室(郑州大学),打造黄河水生态科学实验场,弘扬“黄河文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大学先后派出5批次、192人驰援湖北。”牛书成表示,中央指导组发来感谢信,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此外,学校获批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承载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11个附属医院开放床位近3万张,年门诊量2000余万人次,推动河南患者外转率从10%降至5%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一步,郑州大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面上推动一流大学建设,通过布局建设嵩山实验室、关键金属与材料创新中心、智能传感重大科学装置、黄河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新基建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

链接:http://www.shuren100.com/Home/News/details/id/4763.html


2021年3月7日 河南日报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在我省代表委员中引发强烈反响(节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推进教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医疗卫生是最基础最基本的民生。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驻豫全国人大代表、住豫全国政协委员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书成表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十大育人工程”,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样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表示,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坚定政治信仰,做到有本领、有情怀,以良好的品行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学生作出榜样。同时,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尽快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链接:https://www.henandaily.cn/content/2021/0307/284685.html?share_token=2261ff72-eff9-4a83-99ed-143ca0f0a8c4


2021年3月8日 大河报顶端新闻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书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如何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牛书成认为,要抓住育人体系建设、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三个关键要素。

夯实“三全育人”体系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长期以来,郑州大学不断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牛书成表示,郑大入选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项目145项,全面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如何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牛书成表示,学校制定《郑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在教学体系建设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本科课程体系中为思政课设置“通识通修”独立模块,突出思政课育人关键地位,探索推广“课堂教学、专家讲座、文化滋养、实践养成”的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制定教学工作规范,坚持校、院、教研室分级集体备课制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推动混合式、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设立思政课教学改革专项课题,以现实为题材,讲好“战疫”故事,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在教学环节上,积极推进微课、慕课建设,加快建设名师示范课堂建设,着力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提升学生获得感。

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长期以来,郑州大学坚持引育结合,积极拓宽思政课教师引进渠道,严把教师选用关,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选聘思政课教师的基本标准。”牛书成说。

要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积极推进实施示范课堂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培育工程、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学研究提升工程、科研能力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搭建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

此外,严格落实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建立思政课校、院两级听看课制度,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培训,切实加强思政课过程管理。

链接:https://m.dingxinwen.cn/dhlf_html/13/13yw/jy/925304.shtml?articleid=925304&title=%E5%A6%82%E4%BD%95%E5%85%A8%E9%9D%A2%E8%B4%AF%E5%BD%BB%E5%85%9A%E7%9A%84%E6%95%99%E8%82%B2%E6%96%B9%E9%92%88%EF%BC%9F%20%E5%85%A8%E5%9B%BD%E4%BA%BA%E5%A4%A7%E4%BB%A3%E8%A1%A8%E7%89%9B%E4%B9%A6%E6%88%90%E8%B0%88%E6%9E%84%E5%BB%BA%E2%80%9C%E5%A4%A7%E6%80%9D%E6%94%BF%E2%80%9D%E8%82%B2%E4%BA%BA%E6%A0%BC%E5%B1%80&type=1&tag=1


2021年3月6日 大河报顶端新闻


两会云采访|郑大“十三五”一流建设交出怎样的答卷?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这样说

链接:https://m.dingxinwen.cn/dhlf/13/13dhygj/dhw/924074.shtml


2021年3月6日 大河网

两会云采访|郑大“十三五”一流建设交出怎样的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这样说

链接:https://4g.dahe.cn/news/20210306808666


2021年3月7日 大河网

两会云采访丨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链接:https://4g.dahe.cn/news/20210307809013


2021年3月10日 大河网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河南高校如何做 四位教育界全国人大代表这样说(节选)

2020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今年将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河南高校如何做?3月10日,记者采访到多位来自河南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他们就广大网友关心的话题进行解答。

多方位布局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教授牛书成表示,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面上推动一流大学建设。

“通过布局建设嵩山实验室、关键金属与材料创新中心、智能传感重大科学装置、黄河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系列新基建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牛书成说,郑大在一流建设上走出了新路径,基于河南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实际,大力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一流建设“三大任务”“三大改革”,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级学科体系、研究型大学治理体系和郑大特色的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形成了以“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新格局,探索了一条地方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实践路径。

链接:https://4g.dahe.cn/news/20210310810532


3月6日 网易河南
                              郑大“十三五”一流建设交出怎样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牛书成这样说
    链接:https://c.m.163.com/news/a/G4E69K480525BP60.html?spss=newsapp&spssid=fdf4123e12a15bbc6973c0448a73f84c&spsw=1&isFromH5Share=article


3月7日 网易河南


郑州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链接:https://c.m.163.com/news/a/G4H1OMOP0525BP60.html?spss=newsapp&isFromH5Share=article


2021年3月2日 中国青年网


全国政协委员沈开举:规范大数据应用,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一些社区数据存在采集、开发、管理、应用等方面的不规范现象,不仅严重侵害居民个人信息权,也存在极大社会安全风险。”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将向大会提交《关于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沈开举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了提案的基本情况。他建议,应从中央层面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应用,制定社区数据应用监管指导性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沈开举表示,大数据可以辅助政府决策、了解公众需求,推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的水平,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然而,各地在大数据应用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沈开举表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数据与政府工作融合不够,大数据通常只是成为方向趋势,而非必要和有效的实际行动,大数据成果应用的方向和形式都不够灵活多样,使用效率还不高;二是大数据相关资源整合不深,社区重复录入、居民重复填报负担沉重,各类信息系统互不兼容、技术标准不统一,省市县之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尚未打通;三是大数据科技基础支撑亟待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社区管理服务等建设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智慧社区和大数据作用;四是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对于数据安全问题,沈开举特别强调,一些地方为加强治安防控力度,开发了包含人脸识别系统在内的多款数据应用。“然而这些数据的管控依据不够明确,一些社区数据存在采集、开发、管理、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不仅严重侵害居民个人信息权,也存在极大社会安全风险。”

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好大数据技术,服务社区治理?沈开举认为,应推进大数据应用与政府工作进一步融合。一是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大数据意识,在城市建设中提前规划布局,建设能采集市政安全、交通物流、群众诉求等各领域数据的基础设施,便于今后数据采集;二是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复杂业务数据间的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打造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网格化”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开辟民意征集反映渠道,有效收集民意和疏导民意;四是将居民需求放在优先考虑的主体地位,使政府依据大数据制定的政策能紧跟居民需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应建立社区治理信息化支撑机制。一是加快整合各部门面向社区的各类数据库,统筹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互联网+公共服务”,推动各类基础大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一套系统、一个软件和一个界面解决社区诸多问题和各部门需求;二是推动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和全流程周期智能化,打通和整合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等信息平台和系统,推动向街道全覆盖和向社区延伸使用。

应加大基层治理科技支撑。一是从国家层面统筹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构建和完善包括基础设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治理与管理服务等在内的智慧社区标准体系,统筹推进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应用服务等方面建设工作;二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智能化改造,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坚持分层分类分级处置,建立省市县三级管理中心,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六级应用系统,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化、基层服务高效化。

应完善大数据应用相关法律体系。对此,沈开举告诉记者,在通过大数据手段提高治安防控效率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从中央层面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数据应用,制定社区数据应用监管指导性规范,明确各项数据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链接: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103/t20210302_12738775.htm


2021年3月8日 法制网

疫情防控书写壮举脱贫攻坚创造奇迹

以人民为中心凝聚人心凝聚共识(节选)

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无论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还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抗“疫”成果充分体现人民至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个多月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两个月左右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3个月左右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去年底、今年初,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多地出现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截至今年2月22日,我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全面清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沈开举认为,战胜疫情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人民群众既是疫情防控的保护对象,也是疫情防控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领导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抗“疫”战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人民、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的政治优势。

脱贫攻坚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颁布,其中提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沈开举看来,社会主义就是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脱贫攻坚,正是要解决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这部分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向小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带领全国人民消除贫困根源。”沈开举说。

抗“疫”脱贫宝贵经验值得总结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根本法规和全党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在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效力。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规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沈开举认为,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凝结着丰富的实践探索。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国共产党无论是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还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都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未来在修订党章时,要将这些新认识和新经验写进党章。

链接: 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210308/Articel05002GN.htm


2021年3月4日 民主与法治网


沈开举委员:呼吁重视“泛刑事化”现象

“刑法具有谦抑性,即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超出行政处罚手段惩处程度时才能由刑法介入调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认为,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刑事司法实践中并未严格秉持这一原则,在部分刑事司法领域存在“泛刑事化”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沈开举带来了一份关于防止“泛刑事化”问题的提案。

何为“泛刑事化”?沈开举介绍说,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认定网络诈骗犯罪时不重视区分行为人有无主观故意。“按照刑法关于诈骗罪主观要件之规定,主观故意是构成本罪不可或缺的四要件之一,否则不构成本罪。”沈开举说,实践中,对行为人实施了网络诈骗行为,或者实施了给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助、创造条件的行为,往往重视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一律按本罪予以处罚。

“泛刑事化”还体现在“危险驾驶”的定罪方面。沈开举介绍说,根据201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总共查处酒驾、醉驾超过90.1万起,危险驾驶罪首次超过了盗窃罪,成为了中国犯罪率最高的第一大罪,每年受到影响的人员多达几百万之巨。“由于危险驾驶罪并非按照危害结果,而是按每百毫升血液中含有的酒精量定罪,这在立法上存在较大问题。”

除此之外,沈开举还表示,“泛刑事化”还体现在对网络转发含有恐怖内容等视频信息的定罪以及征地拆迁补偿案件的办理中。

沈开举认为,出现上述“泛刑事化”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他建议结合当前中央在司法领域开展的教育整顿活动,对“运动式”“一刀切”执法、司法开展专项整治。其次,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启动对刑罚实施的立法评估机制,特别是对醉驾入刑后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开展立法评估,推动立法完善,促进良法善治。

他还建议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要坚持罪刑法定的刑事司法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正确履行司法职能,坚决纠正“运动式”“一刀切”司法,构成犯罪的一个也不放过,不构成犯罪的一个也不追诉。检察机关要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严把批捕关,严守罪与非罪的法律底线,勇于担当,不辱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法院要严格把好“最后一道正义”防线,对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坚决做无罪判决;坚持疑罪从无原则,认为原起诉、裁判证据不足的,要敢于做无罪判决。

链接:http://www.mzyfz.com/html/2224/2021-03-04/content-1466311.html#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2021年2月23日 大河报顶端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沈开举:河南的“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国内同质化法律人才多,涉外高端人才少,亟需‘多条腿走路’培养。”

“抓紧制定黄河法,从根本上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适度放开处方药广告监管,服务百姓健康。”

2020年全国两会,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民生等领域提出了多条高质量意见和建议,如今,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些话题落地实施情况如何?今年两会,沈开举又关注了什么领域?2月21日,大河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沈开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年了,他的履职感受如何?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关注民生热点,提交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提案对沈开举来说是责任,更是初心。

“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过去几年提交的关于教育和法律等领域的提案得到了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和承办单位的积极回应。”沈开举告诉大河报记者,以去年为例,他建议抓紧制定黄河法,明权责、划底线,立规矩,从根本上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得到水利部等部门的书面回复,回复称黄河法的制定有其必然性,国家高度重视这项立法工作,有关部门正在做调研论证,将尽快形成审议稿,按照立法程序进行推进。此外,关于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和处方药广告监管都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复。“我是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每年全国两会,教育部部长都会到小组听取委员发言,回应教育热点,问问大家提案回馈和落地情况。”沈开举介绍,“交办提案精准,办理落实认真,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是其履职的最大感受。对河南的“放管服”改革,他怎样评价?

沈开举长期从事行政法学理论研究,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非常关注。在采访中,沈开举重点提及了河南的“放管服”改革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河南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2020年全省网上办件量超过1.2亿件。“以公安交管业务为例,在郑州办暂住证最快10天能拿证,身份证换发非常方便,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也在河南全面铺开,我省的‘放管服’改革工作做得非常好,豫事办、郑好办等政务APP好评如潮。”沈开举评价道,“网上办、不见面”“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真正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他关注什么话题?

2月21日,记者采访沈开举时,他正在准备今年全国两会提案。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司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建设过硬队伍充满新期待。去年,中央政法委召开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动员会,决定自2021年起自下而上一级一级逐级在全国政法系统铺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

沈开举认为,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泛刑事化”现象,比如在认定网络诈骗犯罪时不重视区分行为人有无主观故意等表现,沈开举认为刑法具有谦抑性,即行为人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超出行政处罚手段惩处程度时才能由刑法介入调整。建议结合当前中央在司法领域开展的教育整顿活动,把“运动式”、“一刀切”等执法司法问题纳入教育整顿范围,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启动对刑罚实施的立法评估机制,特别是对醉驾入刑后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开展立法评估,推动立法完善,促进良法善治。

链接:https://m.dingxinwen.cn/dhlf_html/13/13dhygj/dhb/913575.shtml?share=true&time=1614153255


(潘欣奕 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