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大故事:发挥美术学科特色和艺术育人功能 传承红色基因——记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7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美术学院

郑大故事:发挥美术学科特色和艺术育人功能 传承红色基因——记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美术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色和艺术育人功能,将党史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探索建立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组织师生开展红色题材文艺创作,以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创作、展览、学习、研究为载体,让党史故事更加立体、生动和鲜活,让红色基因入眼入耳、直抵人心。

手绘百幅画卷,用艺术语言讲好党史故事

自2020年9月起,美术学院策划开展“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手绘党史100幅”活动,围绕“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4个篇章,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全院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共收到油画、国画、漫画、动画、绘本、剪纸、雕塑等各类作品800余件,最终遴选出120余件优质作品参加“郑州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幅党史画卷主题展览”。

“学院依托教工党支部,通过美术创作加深师生对党史的理解,促进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养共同提高。”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朱建良说。为高质量开展“手绘党史100幅”活动,美术学院邀请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冯聚才教授为师生讲授党课,组织师生收看《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多次召开线上学习推进会,反复沟通创作思路。师生共同查阅文献、搜集图片,教师邬秉豫创作的中国画《红船》在一笔一笔的笔墨勾勒中重温党史,2017级学生张乾皓创作的油画《二七大罢工》在一层一层的色彩渲染间缅怀先烈,2016级学生郭向前创作的雕塑《吾辈当自强》在一刀一刀的人物雕刻里感悟初心。他们用独居匠心的画面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一帧帧画面彼此相连,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品的创作过程,既是师生一起学习红色精神并对其进行艺术表达的过程,也是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接受思想洗礼的过程。

“作品的表现形式要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从英国留学归来的艺术设计系教师张兴华负责动漫党史作品创作,带领学生创作了绘本、动态漫画、剪纸动画等4部作品,其中《红船故事》绘本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张兴华表示,通过师生共创的过程,大家看到了革命前辈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发现了那些平凡又普通的“超级英雄”,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创作接近尾声时,张兴华递交了个人入党申请书,她希望“能用所学之长,创造出更多让年轻人喜欢的红色作品,激励青年心系家国、立志成才、服务社会”。

张兴华老师创作的《红船故事》绘本获得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8级国画学生柯雨昕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绘出爸爸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时,仍旧坚守岗位的形象,生动体现了人民警察在危难时刻的责任与担当。她本人受此次创作影响加深了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已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师生创作的作品富有真实感人的力量,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阻击》《HARM危害》入选教育部“同心抗疫设计作品选”、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创新设计知识服务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日历篇》获2021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创意河南第二届设计艺术大赛金奖,青年教师雕塑作品入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省高等院校教师书画作品展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南省美术作品展,多件学生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河文化主题创作展。

举办美术展览,用艺术表达弘扬焦裕禄精神

5月13日,由郑州大学主办、美术学院承办的“弘扬焦裕禄精神美术作品巡展·北京站”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通过创作和展览的形式传播、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此次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在郑州、西安、北京三地举办巡展,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展件数最多、展出最为集中的焦裕禄主题画展。100余件作品主题明确、亮点突出,主要围绕焦裕禄在兰考防风固沙、治理三害、心系百姓等内容,全方位展示焦裕禄工作生活的点滴,刻画出一个“对群众有亲劲、抓工作有韧劲、干事业有拼劲”的党员干部光辉形象。

“弘扬焦裕禄精神美术作品巡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展览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新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成为企事业单位党史学习的生动课堂,单日参观人数突破1500人次。6月7日-15日,展览在美术学院展出,各基层党组织带领师生前来观展学习,掀起学习焦裕禄精神的高潮。

“希望通过艺术创作,让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以新时代的形象深入人心。”巡展负责人、美术学院张宽武教授说。他创作的巨幅长卷《情系灾民》吸引很多观众驻足拍照,描绘了焦裕禄1962年冬初到兰考火车站时安抚逃荒百姓、鼓励群众战胜灾荒的景象。从《红旗渠组画》《为了六十九位矿工兄弟》到焦裕禄美术作品,张宽武一直在用丹青描绘楷模,用笔墨讴歌时代。

为刻画有血有肉的焦裕禄形象,张宽武带领团队多次到兰考县调研,连续几周泡在画室里优化细节, 一边描摹焦裕禄形象,一边学习和践行焦裕禄精神。“艺术创作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团队成员王银生感慨说,“正是有了对历史的了解与敬畏,才能够更好地审视当下的创作,肩负起新时代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发挥专业特长,用艺术设计服务地方发展

美术学院发挥“中原美术”等学科优势特色,鼓励师生到学校、城市和乡村开展艺术创作,举办高层次学术活动,为城市公共艺术、校园文化建设和脱贫攻坚提供文化支持,产生了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

“用雕塑艺术来美化城市环境,希望人们在欣赏雕塑作品的时候都能有所思考,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美术学院解少勃副教授说。学校策划举办文创产品、雕塑陶艺设计大赛,书法学院张海先生为郑州市地铁二号线题写站名,雕塑系多位教师作品落成于郑州市地铁五号线、郑州雕塑公园、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等,积极服务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公共艺术氛围。

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创作了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像、著名医学家闫仲彝像,分别落成于南校区和东校区。谈起创作初衷,魏小杰说:“用雕塑形式讲好老一辈郑大人的故事,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为一流大学建设凝聚精神力量。”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氛围营造,校史馆、校园视觉标识系统设计,河南中医药大学浮雕……美术学院将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为校园注入人文精神,丰富文化内涵。

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像

设计原创土特产玩具,为农产品做包装设计,增加产品附加值,美术学院副院长王晓予带领团队深入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实施“红色基地整体文化氛围营造计划”。“以往的美术扶贫以画墙绘、做视觉美化为主,”王晓予说,“我们改变模式,从宣传推广、包装营销等方面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助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美术学院开展“艺术走进乡村”扶贫工作,多次组织师生赴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濮阳范县、台前县和信阳新县等偏远农村,为当地小学、幼儿园、文化场所美化环境,用创意设计提高农副产品知名度,得到对口帮扶地区的广泛赞誉。

创作艺术精品,引领海归青年“艺”心向党

美术学院组织海归青年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艺术创作,用直观的视觉表达描绘穿越百年的精神力量,创作出大量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美术精品。通过深入调研、搜集整理、灵感触发,海归青年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加深了对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了解,将创作热情转化为党性锻炼的丰厚滋养,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封封沉甸甸的申请书,诉说着深厚的爱党爱国情怀,掀起全校海归青年投身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归国的青年教师李思明被方志敏烈士的爱国情操和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以其散文名篇为题创作了雕塑作品《可爱的中国》。在一刀一刀的雕琢中,李思明深刻触摸到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脉络,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以我所学,服务社会”。

海归青年教师李思明创作的雕塑作品《可爱的中国》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的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邬秉豫创作中国画《红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在创作过程中,邬秉豫系统学习了红船精神,意识到党史学习要立足脚下,从自身实际出发,守好“红色根脉”,扛起“历史使命”,以艺术形式为党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俄罗斯留学归国的汪梅创作油画《绿水青山》,以艺术形式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俄罗斯归国的张博、韩国归国的牛雯雯分别创作油画《战疫情·新生》和雕塑《疫痕》,刻画了中国医护人员舍身抗疫的英雄事迹;疫情期间在韩国留学,受到党的关怀帮助、毅然回国报效的青年教师赵帅创作中国画《红色记忆》,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赤忱热爱……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一大批海归青年人才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艺”心向党凝聚起磅礴精神力量。

通过艺术创作,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通过学习感悟,丰富创作灵感,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感染力;通过展览交流,使师生和观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接受党史教育,涵养爱党爱国情怀。美术学院将党史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和艺术育人全过程,用画笔描绘红色记忆,使百年精神具象化、可视化,让党的初心使命看得见、摸得着,以艺术之美传承党史之光,让红色精神映照心灵,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马文亚 冯瑞晓 撰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