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在郑大青年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4日 信息来源:校团委

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在郑大青年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郑州大学团学干部和历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中引起热烈反响。我校历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西部支教过程中挥洒汗水、无悔付出,交出了一份投身西部建设、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异答卷。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用实际行动在祖国基层奉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校团委书记王红晓表示,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自2003年以来,郑州大学已经成功组建了22届研究生支教团,300余名志愿者先后赴甘肃、西藏、广西、内蒙古多地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累计教授学生2万余人,并在西部开展了多项教育扶贫工作,参与并见证着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郑大学子秉持郑大人“求是担当”之志,在求真中夯实根基,在担当中绽放青春,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志愿精神,全身心投入支教事业,在祖国的大西部传播知识与希望,让青春在西部大发展中焕发绚丽光彩。未来,郑州大学将充分发挥研究生支教团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就业创业引导计划,通过构建“支教体验+就业选择”的全链条引导机制,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在西部热土上找到人生出彩的舞台,构筑起新时代青年奔赴西部、服务基层的精神坐标系。

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聂娜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写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深感温暖而鼓舞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字里行间传递的关切与期许,照亮了许多青年学子坚定前行的道路。作为郑州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在甘肃清水的三尺讲台上触摸到教育的温度与重量。支教的时光里,见证了山区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每一次授课,每一回促膝长谈,都承载着改变孩子们命运的渴望。回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嘱托,不仅是对所有支教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深鞭策。在新征程上,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不忘支教初心,共同铸就教育强国的伟大梦想,努力为国家教育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侯力冉说道,作为曾在内蒙古支教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如今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干部,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支教团成员的回信,内心激荡着使命与感动。这封回信不仅是对我们过往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国家的深切期许。犹记得2010年在内蒙古多伦县支教的日子,我与学生们共享知识,在草原深处播撒希望的种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作为共青团干部,我更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们以更系统的方式传承志愿精神,让每一份青春热忱都能在基层淬炼成钢。未来,我将继续以“到西部去”的初心,引领更多青年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发展蓝图,在祖国大地上续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壮丽篇章。

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管理学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航空港区投资集团干部吴蕊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充满关怀、嘱托以及期望的话语,不仅是对支教队员们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投身西部建设青年的激励。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曾经带领团队在内蒙古多伦县开展支教服务,我们正是坚持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信念,将专业所学转化为“七彩雷锋课堂”的生动实践,通过特色宣讲为当地农牧民子女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会牢记嘱托,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西部经历带给我的坚韧和责任感融入工作,用实际行动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文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青海省总工会派驻帮扶村工作队员张旭阳表示,当看到习近平主席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时,我对青年责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赴内蒙古多伦县的一年支教经历悄无声息地在我心头埋下了一粒奉献西部的种子,让我在毕业后再一次奔赴西部。正如回信中所说,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付出能促进当地发展,自身也能得到历练成长。时代赋予青年重任,在未来工作中,我会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初心,把个人成长与西部发展紧密相连;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更好地服务群众;勇于创新突破,为西部发展探索新路径,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信息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校研究生会主席赵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深触动了我。在广西融水支教过程中,我始终牢记嘱托,不忘青春使命,教学之余还和队员们一起开展“暖融工程”系列活动,用爱心温暖留守儿童。未来我将努力学习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积极参与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学活动,为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以实际行动展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形象,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火热实践中书写无悔青春。

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谢雨桐感慨道,“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远赴内蒙古支教的一年,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成长历程。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日子让我超越个体得失,深刻体会到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意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我见证了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在草原深处的生动实践,也切身感受到教育差距逐步缩小的历史进程。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一定不负所托,勇担重任,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以青春赴使命,将所学知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宫琦表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后,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勉励和期望,也深感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责任。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时刻谨记“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时代诺言,努力用实际行动担起“振兴乡村教育”的责任使命。课余时间,通过下乡宣讲,也使我们有机会见证和感受乡村振兴在祖国西部地区谱写的壮美画卷。在新征程中,我将继续做好志愿服务,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再次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需要有志的青年,需要勇于奉献的青年。在西藏支教过程中,我与队友以行动践行“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坚守在一线教学岗位,调研当地学情教情,开展多种特色活动,助力更多的西藏孩子成长成才。现在,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会继续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将自身未来的发展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在西藏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支教的李琳说道,在西藏支教的二百多个日夜,我深刻读懂了“边疆教育即国家治理”的深意。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课堂上、过程中,我触摸到了本科教育中学习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真实脉搏——它不仅是书本上的治理模型,更帮助我在雪域高原上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即将重返校园的我,必将带着高原馈赠的成长印记,深耕基层治理研究,让学术之根深植祖国大地,为边疆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具穿透力的青春方案。

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在内蒙古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支教的马欢欣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切期望,都是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年人的亲切关怀与充分信任。作为一名研支团志愿者,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接下来的时光里扎根支教地区,磨练意志、勇挑重担,在支教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践行初心和使命,为西部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我相信,用青春的脚步践行理想,用无悔的选择回应召唤,这就是青年人最好的时代答卷。

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正在内蒙古多伦县第四小学支教的余佳琪表示,站在多伦的讲台上,我深深感受到,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我们用粉笔书写的不只是公式和单词,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走出去看世界”的勇气;而他们教会我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土地的深情。在服务西部的过程中,我收获了难得的成长经历,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也越来越坚定,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是我们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追求与担当。未来,我希望也能有机会继续投身于边疆基层建设,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

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即将奔赴新疆支教的张艺冉说,习近平总书记寄语西部支教服务队队员,充分肯定了赴新疆基层工作的人生选择,指出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作为即将奔赴新疆支教的新闻学子,我倍受鼓舞,深刻感受到自己既是政策传播的“译者”,也是教育现场的“记录者”。新闻专业教会我们“用事实说话”,未来的支教经历将让我们学会“用泥土丈量事实”。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教育数字化”部署转化为一节节多媒体教学实践,让政策语言在西部课堂“落地有声”,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贡献青春力量。

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商学院2021级本科生,即将前往广西支教的陈妍睿表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作为商学院学子,我即将奔赴广西融水,助力乡村教育,我会结合当地特色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实践课程,如“小小账本”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场景中理解经济概念。同时,通过调研乡村教育需求,探索可持续的帮扶模式,为教育公平注入青年智慧。走上支教岗位后,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竭尽全力,做好支教接力工作,以“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作为自己成长的行动指南,让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杨明 杜慧敏 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