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市高教学会社科学报研究分会和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联合主办,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商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在主校区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多所在京高校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30多所在豫高校的100余名学术期刊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王海杰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改变知识生产和学术传播的生态格局。京豫两地高校学术期刊的合作研讨,正是应对时代变革的主动作为。北京高校学术期刊在理论创新、国际视野方面具有优势,河南高校学术期刊在文化传承、区域研究领域特色鲜明,希望两地期刊加强交流互鉴,各展所长,形成学术共同体,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主题报告环节,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室主任、中文核心期刊评价项目负责人张俊娥,清华大学《科技与出版》杂志社资深编辑郭田珍,超星集团期刊中心主任李丽,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孙保营分别以《数智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建设》《基于北大核心的高校期刊数据特征与分析》《学术期刊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脉络》《新技术赋能高校期刊出版与影响力提升》《学术出版机构数智化转型的人才困境与纾解路径》为题作专题报告。平行论坛环节,来自京豫两地高校的20余位学术期刊主编围绕“生成式AI与学术出版变革”和“经管学科建设与成果出版”主题进行积极对话和探讨。
京豫两地学术期刊的交流与合作,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积极实践。此次研讨会标志着两地高校期刊合作迈入新阶段,今后将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为双方应对数智化转型挑战、明确发展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坚守学术质量提供重要指引。(郑素侠 撰稿)

王海杰致辞

郑州大学承办“人工智能时代学术期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