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青藏高原湖泊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对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9日 信息来源: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在青藏高原湖泊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对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近日,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乔宝晋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合作,在青藏高原湖泊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对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为全面研究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乔宝晋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平团队合作,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遥感反演分析发现,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湖泊的规模、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自1995年以来,湖泊面积和体积持续增加,北部湖泊扩张最快,大中型湖泊(≥10 km2)平均地表温度快速升高。水体平均透明度增加,平均盐度下降,平均叶绿素下降,这些变化均表现为北部变化幅度高于南部。尽管外部营养成分输入仍然较少,浮游植物生产力增加有限,但湖泊生物地球化学的响应仍表现为微生物多样性和营养状况增强。虽然青藏高原的湖泊是大气CO2的源,但全年观测表明,湖泊仍可能是CO2的汇,盐度较高的湖泊比盐度较低的湖泊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强。

在SSP5-8.5条件下,预计到205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将增加8000-9000 km2。封闭湖泊的扩张正在通过外溢和溃决对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牧业场所构成风险,并可能影响区域二氧化碳的源汇效应。为了更好了解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相关影响,迫切需要准确确定每个湖泊的绝对储水量及变化,从而了解它们与主要水系水循环的关系;发展具有明确物理机制的湖泊水量平衡模型,从而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湖泊的变化;进一步开展不同类型和不同季节的湖泊原位调查,识别对水质参数更敏感的反射光谱以训练高精度的反演模型,以便及时从遥感中获取这些参数的连续变化。

相关研究成果以“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responses of Tibetan Plateau lakes to climate change”为题发表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乔宝晋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平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副研究员鞠建廷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202)、中国科学院野外站联盟项目(KFJ-SW-YW038)和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共同资助。

全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7-025-00650-5

青藏高原持续的湖泊扩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