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玉岭教授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信息来源:一附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玉岭教授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孙玉岭教授研究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研究团队发现,由计算机辅助筛选的佐剂维生素K2、光敏剂焦脱镁叶绿酸a(PPA)和DSPE-PEG2000形成的纳米颗粒可实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免疫微环境重塑,为癌症光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表明,利用光动力、光敏剂在特定激光照射下可以消除癌细胞,并触发全身免疫反应,这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种强大策略。但是,肿瘤抑制性免疫微环境,限制了光敏剂的疗效。为了弥补这种不足,研究团队首先通过计算模拟和实验验证,确定了维生素K2作为TLR激动剂的配体,可以有效激活包括树突状细胞(DCs)和巨噬细胞在内的抗原呈递细胞,并通过TLR途径促进它们的成熟。然后,再将维生素K2和焦脱镁叶绿酸a按照一定比例结合成纳米粒。另外,少许DSPE-PEG2000的加入使纳米粒具有更强的亲水性和稳定性。精心设计的纳米粒不仅具有按需释放PPA的能力,还可以通过释放维生素K2来激活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和促进DC细胞发育成熟,进而促进抗原呈递和CD8+ T细胞的激活,纳米药物在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种中展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该研究表明,计算机辅助的自体佐剂治疗策略可作为癌症光免疫治疗一种有效方式。

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simulation-aided self-adjuvanting nanoamplifier for cancer photo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Theranostics》杂志上。博士生谷俊谋为论文第一作者,孙玉岭教授为责任通讯作者,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杨世华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全文链接:

https://www.thno.org/v15p2451.htm

计算机辅助的维生素K2与光敏剂PPA形成的纳米颗粒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微环境重塑能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