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院地科技人才合作,促进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郑州大学医学学科发展,促进中国工程院科技成果在我省的转化与应用,经郑州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充分沟通,特邀请中国工程院医药学部院士来河南省及我校咨询调研,并在我校的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作专题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一、新校区院士报告会
㈠报告院士及题目
1. 杨胜利院士:转化医学与健康管理
2. 王威琪院士:对生物医学工程和转化医学的一些认识
3. 韩德民院士: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战略
㈡报告时间:2014年11月25日(周二)下午15:00-17:00
㈢报告地点:郑州大学新校区行政楼第二报告厅
二、第一附属医院院士报告会
㈠报告院士及题目
1. 程 京院士: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2. 于金明院士: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
3. 徐建国院士:行为生态传染病和埃博拉防控
㈡报告时间:2014年11月26日(周三)上午9:30-11:00
㈢报告地点:郑大一附院实验中心楼五楼会议室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第一附属医院
2014年11月21日
杨胜利院士简介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原主任,现任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研究员。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主任。
长期从事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在推动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在医药和工业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应用。在分子药理学、微生物血红蛋白和蛇毒基因工程、蛋白酶蛋白质工程、分子伴侣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学及其在生物技术中应用的研究。
王威琪院士简介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工程技术学部主任、首席教授、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信息学科分学位委员会主席、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
他还担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兼信息学部委员、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兼医学超声分会名誉主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编委会主任、仪器仪表学报副主编及其他十余种学术刊物委。
他曾荣获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合会(WFUMB)的Pioneer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其他省部级奖10多项。他发表论文310余篇,曾担任东京工业大学等日本4所国立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世界医学生物超声联合会学报(UMB)荣誉编委。
主要成果:发明了两种超声定量测量血流速度的方法;综合心电、超声,研制无损伤诊断的方法和系统;把理工方法转移到医学诊断中(例如将分形、数学形态学、数量化理论、极点轨迹等首先引入围产医学,找出新的敏感参数,形成独特的方法);在基础研究上也取得不少成果(例如指出传统医学超声多普勒公式的不足,建立了声源、血浆、血细胞三者相对运动时的新公式;导出医学超声多普勒系统中噪声的主要来源,分析假频移来源和信号保真的解调方法;对血流窄带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和模型特征的全面分析)。
韩德民院士简介
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教授。曾任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现任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先后三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2年被授予联合国“南-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奖”;2013年入选“北京学者”。主导上气道通气功能障碍诊治、人工听觉技术及防聋治聋等研究工作。
程京院士简历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医药卫生学部常委,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导,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任IET-Nanobiotechnology和Human Mutation杂志编委,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主任委员、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
从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生物技术研究,在生物芯片的研究中有重要建树和创新。回国前他关于“芯片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发表在1998年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并以标题“Lab on a chip”成为该期封面故事,被当年Science评出的世界科技十大突破Biochip一项所引用。回国后他站在国际生物芯片研究前沿并结合国情,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领导研制了基因、蛋白和细胞分析所需的多种生物芯片,实现了生物芯片所需全线配套仪器的国产化。实现了国产生物芯片类产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批量出口。主编中英文著作各4部,发表SCI论文122篇,SCI他引4000余次。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奖励和荣誉。
于金明院士简历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正厅级)、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和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和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现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和《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多家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
1988年至1993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研究,是我国现阶段开创性地开展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开拓者之一,近年来带领他的团队创造性地率先开展影像引导的放疗、生物靶向放疗等多项新技术。他的研究成果修改了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的肿瘤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其率领的团队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并记集体一等功。
他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以首位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10年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他主持和参与国家“863”、“十一五”、“十二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出版或参编专著20余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等国外期刊引用500余次。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和医疗机构进行学术讲座,多次应邀到美国肿瘤年会(ASCO)和美国放射肿瘤学年会(ASTRO)等欧美国际学术大会做主题报告。近年来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00多名。
他先后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科技专家、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山东省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委、省政府首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家人事部特聘专家,是第十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十七大党代表。
徐建国院士简历
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常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艾滋病和传染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第二届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第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973”计划重要传染病基础研究专题专家组成员。
徐建国及其团队长期从事新发、突发、重大、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研究,主持完成九起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传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学调查,在我国发现两种新发传染病(大肠杆菌O157:H7感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现6种新的发生变异的病原体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体(产志贺毒素的集聚性粘附弗氏枸橼酸菌、巴黎链球菌、序列7型猪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4821序列群、福氏志贺氏菌Xv血清型、大肠杆菌O157:H7 序列型96等)。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提高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的科技水平和控制效果,也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08-13 17: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