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和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进一步激发全校干部师生的责任担当,引导广大师生践行弘扬“求是 担当”校训精神,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做到在灾难面前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持续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一流大学建设“双胜利”。根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豫教党〔2020〕3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组织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以下简称教育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20年3月至12月
三、活动原则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开展教育活动,将教育活动有机融入各类实践活动。
(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活动载体,开展好党团日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积极开展网络教育活动,不仅要“面对面”,还要“键对键”,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做好教育引领工作。
(四)整体推进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五)近期任务和长远目标相结合。既要立足当下疫情防控形势,开展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又要着眼长远,加强师生思想引领,形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常态化工作体制和机制。
四、活动内容
(一)生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广泛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宣传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的有力行动,梳理总结学校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生动讲述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基层一线人员等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讲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牺牲奉献,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伟大壮举。把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优势,作为加强制度自信教育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引导干部师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充分体现我校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选树宣传在疫情防控一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生动讲述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发扬“逆行者”精神,坚守一线、不怕牺牲的英雄故事,专家教授勇挑重担、科技攻关的励志故事,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担当故事,心理咨询教师加强心理援助、疏导心理困惑的暖心故事,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停课不停教、同心聚力前行的育人故事,莘莘学子从我做起、加强自律、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为群众分忧的青春故事,凝聚起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三)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挖掘梳理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认真讲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壮举,全面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强大正能量。
(四)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着力提升科学素养,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师生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厚植人文情怀,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协作互助的优良传统,培育文明有礼、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倡导守望相助、分甘共苦的人际关系,塑造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加强生命教育,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五)切实增进对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审视。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教育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任务,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六)不断坚定报国力行的使命责任。结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部署安排,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干部师生主动投身党的伟大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引导干部师生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到国家需要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就业创业,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五、重点任务和工作分工
(一)抓好课堂教学。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把生命意识、理想信念、科学素养、生态理念、道德责任等融入课程教学。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征集,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充分利用好灾情这个特殊教材,加强价值引领,实现教书育人有机统一。二是开展“战疫小课堂”专项活动。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组织好“战疫小课堂”活动。推荐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供师生学习使用,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三是引导师生强化自律意识,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利用网络开展教和学,在抗击疫情的严峻考验中成才成熟,加深对人生、自然、法律、道德的思考,在条件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增强学习效果。四是开展灾难教育。引导师生深刻理解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精神实质,共同面对、共同承担,学会在教学条件变化、师生互动空间变化中把疫情和灾难变成教材,力所能及、倾尽全力,保持良好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与祖国一起成长,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往幸福的桥梁。
责任单位: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信息化办公室(网络管理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讲好抗疫故事。一是正面引导,开展“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征文、网络文化作品征集、“科学应对、‘疫’期加油”主题科普作品征集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制作适应学生接受习惯和特点、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为抗击疫情传递信心、鼓舞士气。二是分享经验。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特别是发挥好医学、体育专业优势,编写出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科普手册》权威读物,组织开展科学知识普及,传播健康理念、传染病防控知识以及身心健康等知识。三是讲好典型故事。有针对性地围绕在校期间疫情防控各类要求,鼓励原创作品进行自我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强化融合传播和交流互动。举办“万众一心、共战疫情”原创文艺作品征集宣介活动,深入挖掘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进行创作,通过演讲、朗诵、文学、书画、音乐等形式,抒发抗击疫情期间难以忘怀的坚守、携手并进的奋战、守望相助的关爱和万众一心的感动。四是融入评价体系。在“感动郑大”人物、“三育人”先进个人、“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校园之星、三好学生评选等活动中,将主题教育作为评价内容,引导带动广大师生在危机中成长、在灾难中成熟,把战“疫”变成课堂。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对外联络办公室(校友会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校本部)、医学院、校医院、出版社
(三)选树先进典型。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典型挖掘和选树工作,重点对象为:一是严格落实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二是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得力措施、积累的成功经验和生动感人的事迹等。三是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个人。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在师生中颂扬先进、尊崇英雄,坚定强国之志、实践报国行动。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医学院
(四)组织宣讲报告。疫情结束后,结合“奋斗的我,最美的国”先进人物进校园等活动,邀请领导干部上讲台,邀请战“疫”英雄、先进人物、时代楷模等,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听”抗疫一线感人故事,“说”抗击疫情所见所闻所感,“演”展现学校抗击疫情精神风貌、传播正能量的情景剧,“唱”讴歌先进典型、传递爱国情怀的校园原创歌曲等,结合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载体,形成常态化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医学院
(五)强化日常教育。一是结合开展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等开展体系式学习,强化日常教育引导。二是开展“‘读’善其身、‘疫’扫而空”读书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读”抗击疫情优秀报道、爱国主义名篇佳作,“写”抗击疫情主题网文、书法作品,“拍”反映抗击疫情中富有感染力的图片、短视频、微电影,“画”定格感动瞬间、直击心灵的画作、动漫、表情包,“创”普及防疫防控知识、参与网络抗击疫情斗争的小程序等。三是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教育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图书馆
(六)开展社会实践。一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师生到卫生防疫、医院、部队、社区等实践基地受教育、长才干。二是在防疫条件具备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等工作,在互帮互助中不断成长。
责任单位:校团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七)推进研究攻关。一是积极组织科学技术攻关,引导医学专业师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所需要的疫苗、药品等研发,参与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法治建设等战略规划,面对新征程中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迎难而上、挺身而出。二是要组织重大理论课题攻关。围绕疫情防控过程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文明素养、危机处置、法律法规、人文关怀等各类重大理论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推出一批引领性科研成果,将论文写在防疫一线、写在祖国大地。
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医学院
(八)实施精准帮扶。一是对防疫一线人员子女进行看护和教育。组织教师对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有针对性地进行关心和辅导,因地制宜对防疫一线人员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行看护和教育,为一线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面向师生广泛开展心理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心理帮扶的基础上,原则上学生返校后要按班级组织一次集体心理疏导,召开一次专题心理班会。三是关爱帮助校园身边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关心学业困难、受疫情影响家庭的学生,特别是来自湖北及我省信阳、郑州、南阳等疫情相对严重地区的学生,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生活服务等方面工作。通过就业引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砥砺品格、建功立业。
责任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九)营造良好氛围。一是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集中宣传勇往无前、担当奉献精神,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校园环境,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潜移默化的功能和作用。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广泛开展公益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展现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三是按照省委宣传部《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报道方案》和省教育厅相关要求,以学生返校开学为时间节点,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做好各项工作宣传报道,尤其是重点宣传“开学第一课”“思政第一课”“最美教师”“最美大学生”等活动,设置“校园战疫我参与”“我在校园战疫情”等互动话题,讲述好战疫情、保教学故事,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
(十)组织成果展示。一是挖掘和征集师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适时由郑州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二是围绕抗击疫情,结合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征集广大师生创作的爱国担当的优秀成果并结集成册。三是举办“郑州大学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事迹展”,引导广大师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
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医学院、出版社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学校成立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校教育活动开展。党委副书记贾少鑫任领导小组组长,党委副书记谷振清、副校长张倩红、关绍康、韩国河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工会、校团委、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对外联络办公室、医学院、校医院、出版社、信息化办公室(网络管理中心)、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校本部)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厉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单位要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期间的各级各类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强化主体责任,统筹协调落实,广泛发动、深入动员,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将适时对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并建立工作台账,强化工作落实。
(二)高度重视、提升站位。开展教育活动,是持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的重要措施,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师生奋斗意识和家国情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把活动组织好。
(三)深化宣传、汇聚合力。各单位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抖音、快手等传播平台进行深入宣传,发挥好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作用,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宣传合力。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有关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和意见建议,请及时报送党委宣传部邮箱:xuan@zzu.edu.cn。
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07-14 08: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