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至24日,由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郑州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高校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联盟2025年学生项目成果展暨大赛与项目启动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郑州大学举行。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未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晓军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参加会议。此次盛会围绕“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建设”三大主题,旨在搭建全国性协同创新平台,探索社会创新教育前沿路径。
王海杰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与改革成效,着重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在价值引领、品德锤炼、人格塑造、思维启迪及艺术浸润方面的重要作用。他强调,跨学科与超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要以大赛和研讨会为契机,响应国家“四新”学科建设要求,顺应“AI+教育”发展趋势,持续推进课程与教学创新,强化数智赋能,坚持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着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张晓军介绍了联盟发展沿革及会议背景。他指出,课程联盟吸引了68所高校及142个课程团队参与,跨校、跨地域的创新教育生态已初步形成。郑州大学美术学院负责同志阐述了学院的教学研究理念,突出艺术与设计学科在跨学科社会创新中具有的独特价值。
在学生项目成果展暨大赛环节,14所合作院校、25门课程的33支团队,围绕“科技发明”“文明文化”“社会治理”三大赛道展示问题解决方案并角逐奖项;项目启动与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环节,与会师生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社会热点选题”“项目实践痛点”“AI赋能课程”“学习体验赋能”五大主题论坛,深入探讨课程优化路径,推动标准化体系构建与产学研融合。会议吸引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薛友辉(Joseph Seet)副教授、米兰理工大学卢卡·福伊斯(Luca Fois)教授等国内外学者分享教学创新探索。
本次盛会不仅是成果检阅场,更是未来教育创新的策源地。高校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联盟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于2019年发起成立,致力于联合已在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实现突破的高校和教师,共同推动学生从“知识—应试”导向的传统学习模式,转向以“解决真实社会问题”为核心的新型学习范式。“2025年学生项目成果展暨大赛与项目启动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的召开,有效推动全国高校间资源互通与经验共享机制的深化,助力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生态,为回应时代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注入教育动能。
王海杰致辞
郑州大学主办高校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联盟2025年系列活动